首页/养老资讯/养老百科/医疗与护理相结合,分析服务需求和供给发展现状

- 养老百科
-
医疗与护理相结合,分析服务需求和供给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25-02-13|济南养老网
医疗结合服务是在整合理念的指导下,以需求为导向,整合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体现为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资源整合和功能重塑,旨在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护理、疾病预防和保健、诊断和治疗、长期护理、精神安慰等综合养老服务。
需求量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条件第四次抽样调查》,2015年,我国部分残疾人和完全残疾人达到4063万,占老年人总人口的19.5%。
根据《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中国2030年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9岁,而北京、上海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的预期寿命可能超过83岁。
老年人数量持续增加,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增加了老年人对健康养老的需求,表明中国的社会养老服务将面临巨大的需求差距。
2需求内容的多样性
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主要包括经济、日常生活护理、医疗护理、保健康复、心理安慰、社会活动等需求。随着残疾人和半残疾老年人数量的增加,不同残疾程度的老年人对服务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根据国际上常用的科氏量表(KatzIndex)根据功能活动的得分项数,可分为轻度失能、中度失能和重度失能。
轻度残疾老年人的需求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护理、基本医疗护理、保健康复、社会活动等。;中度残疾老年人的需求主要包括疾病诊断和治疗、康复和心理干预;严重残疾老年人对医疗和护理服务的水平和水平要求较高,表现为长期护理、专业医疗服务和临终关怀。
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各种慢性病共存突出,大大增加了养老过程中对长期医疗服务的需求和多样性。
医养结合服务供应现状
养老机构提供结构性短缺
数据调查显示,由于规模大、设施齐全、费用低、入住率高,上海部分公立医疗保健结合机构床位始终饱和,“一床难找”。
相反,规模小、设施条件差、医务人员短缺的民营医疗结合养老机构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一些高配置养老机构盲目定位高端服务,只针对高收入群体定位自身发展,不符合大多数老年人的消费水平,导致机构入住率低、床位闲置。
普通养老机构只能提供简单的养老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不能提供详细的生活护理服务;需要长期康复服务的老年人长期占据医院床位,高等医疗资源的浪费导致更多需要医疗的老年人无法入住;这迫切需要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整合,以应对“医疗”和“养老”资源长期分离的困境。
2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服务供应内容单一
我国制定的医疗保健结合政策仅限于宏观层面,尚未建立具体的养老和医疗资格准入、机构规范、行业管理等法律法规,缺乏与医疗保健结合模式相关的制度规范和保障。
尽管一些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响应政策号召,通过建设养老院和设立医务室来提供医疗和护理相结合的服务,但事实上,它们只是机构之间的“硬结合”,并没有真正实现服务和资源的相互整合。
例如,以综合性三级医院为基础的养老机构,虽然主要提供先进的医疗服务,但缺乏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等服务内容;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级医院合作的养老机构往往只注重为慢性病老年人提供治疗措施,而忽视了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内容,这种单一的服务内容并没有真正整合“医”和“养”资源。
医疗和护理结合服务供需失衡的原因分析
1.服务价格高,支付能力低
医疗保健结合服务价格高、老年人支付能力低是医疗保健结合服务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与传统的基本生活护理养老机构相比,提供医疗护理结合服务的养老机构由于更高层次、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价格相对较高。大多数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养老金或养老金,根本无法支付高额养老金费用。
因此,由于支付能力有限,真正需要慢性病、残疾或半残疾的老年人很难进入医疗保健相结合的养老机构。
据调查,老年人支付医疗护理结合医疗机构的意愿较低,79.70%的老年人支付医疗护理结合医疗机构的意愿低于2000元。他们的主要担忧是入住后的经济负担。
以北京为例,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公共医疗保健结合机构的收费价格为4万元~5600元/月,价格相对合理;但民营医疗养老机构质量参差不齐,服务质量好的收费价格为9.8万~3万元/月,目标群体定位为高端,普通老年人根本无法享受。
2.缺乏对老年人的需求评估
准确的需求评估是医疗与护理服务相结合的基础,也是规划不满足的服务需求、决策和资源配置的基础。
我国养老服务和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上海、天津、浙江等地制定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标准缺乏专业的需求评估机构,其中需求评估的内容和程序主要由养老机构规定,评估结果差异很大。
(2)缺乏标准化的需求评估工具。根据调查,许多养老机构缺乏可操作的评估工具,一些养老机构依赖于“视觉测试”来评估老年人,导致服务水平不均衡。
(3)缺乏专业的需求评估团队,通常需要具备专业医疗技能的人员来评估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但现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很少接受过专业培训,对需求评估知识和工具知之甚少,无法科学评估养老服务需求。
3专业医疗服务人员短缺
专业养老服务人员的短缺是阻碍医疗与护理相结合服务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尚未建立人才供应政策保障机制,缺乏完善的行业管理法规和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法。医疗与护理相结合服务的人才供应总量不足,损失严重。
根据基本建设标准,医疗与养老服务机构医务室至少需要一名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执业医师,或配备一名中医执业医师;至少需要一名注册护士,每增加100张床位,每增加1名注册护士;护士人数与注册护士的比例为1∶2∶5
然而,在对全国137家养老机构的调查中,大多数养老机构的医务人员比例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只有少数养老机构的比例相对符合要求。养老服务人员工资收入低、社会流动性大、养老困难、社会认可度低等原因大大降低了养老行业的吸引力。
可持续稳定的资本投资是医疗与护理相结合服务发展的保障。养老机构建立医疗服务成本高,但由于自身发展经营收入低,无法获得较大的财政支持,难以有效提供连续的医疗与护理相结合服务。
现阶段,医疗保健结合机构既由政府投资,也由私人投资建立。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财政支持不足的问题。私人医疗保健结合养老机构地位较弱,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管理经营补贴未落实。许多私人养老机构承担自己的损益,存在巨大的财务压力,提供服务的热情很低。
虽然公私合作模式以前已经引入到医疗保健结合服务的发展中,但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准入机制不规范、传统观念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力量进入医疗保健结合服务领域仍存在很大障碍。
医疗与服务发展相结合的对策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十三五”规划指出,面对人口老龄化,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要完善养老服务支付保障机制,推进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首先要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立法进程。
2008年,韩国建立了残疾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颁布了《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并不断完善和发展。到目前为止,它在确保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长期保险制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保险基金的融资和支付,其中多种融资渠道是保障,应采用政府财政投资、社会救济、公共保险、企业购买和个人支付相结合的融资形式。
建立长期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服务管理标准,明确责任部门的权责分工,避免因主管部门不同而出现管理“盲点”和多重管理现象。
22建立老年人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需求评估机制
对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的评价可以获得适当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合理有效地配置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残疾水平、依赖护理服务的程度和护理服务,建立统一的残疾水平和自我照顾能力水平标准。
美国采用国际居民评估工具护理评估系统对所有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需求进行评估,并制定护理计划;
德国将护理等级分为五种不同的需求:“小、显著、严重、最严重、特殊需求”,不同的护理等级对应不同的护理内容和收费标准;
根据最新的介护识别原则,日本的介护分类按需要程度由低到高分为“需要支持1”、2型,需介护1、2、3、4、5型共7级,对应相应的护理服务。建立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应当设立专业的评价委员会,加强老年护理评价人员的培训,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形成专业的评价报告和服务建议,定期重新评价评价过程和结果,不断改进评价工具,完善评价方法。
33加强专业医疗护理人员梯队建设
建立人才服务保障政策,提高行业整体待遇水平,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增加对医疗专业人员的吸引力,增加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的数量,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养老行业。
增加护理人员类型,加强专业培训,鼓励高等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相关行业技术人才培训,丰富或增加老龄化学科,提高专业技能,扩大专业人才培训,加快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养老专业技术岗位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定期审查和评估,以确保其服务质量。
四是增加资金投入
引入社会力量,完善医疗保健结合机构的资金供应链,确保资金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社会援助、慈善捐赠、公益服务、家庭储蓄等方式,扩大医疗保健结合服务发展的融资渠道,实现多重风险共享。
养老产业的研究观点
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服务是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满足残疾、痴呆老年人养老需求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医疗保健结合的发展仍面临着供需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服务发展,我们需要探索建立长期的护理保险制度,以解决老年人的支付问题。二是扩大养老服务人员供给,加强人才培养;建立老年人需求评估机制,合理有效地配置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
医疗保健与服务相结合的需求现状
需求量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条件第四次抽样调查》,2015年,我国部分残疾人和完全残疾人达到4063万,占老年人总人口的19.5%。
根据《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中国2030年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9岁,而北京、上海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的预期寿命可能超过83岁。
老年人数量持续增加,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增加了老年人对健康养老的需求,表明中国的社会养老服务将面临巨大的需求差距。
2需求内容的多样性
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主要包括经济、日常生活护理、医疗护理、保健康复、心理安慰、社会活动等需求。随着残疾人和半残疾老年人数量的增加,不同残疾程度的老年人对服务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根据国际上常用的科氏量表(KatzIndex)根据功能活动的得分项数,可分为轻度失能、中度失能和重度失能。
轻度残疾老年人的需求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护理、基本医疗护理、保健康复、社会活动等。;中度残疾老年人的需求主要包括疾病诊断和治疗、康复和心理干预;严重残疾老年人对医疗和护理服务的水平和水平要求较高,表现为长期护理、专业医疗服务和临终关怀。
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各种慢性病共存突出,大大增加了养老过程中对长期医疗服务的需求和多样性。
医养结合服务供应现状
养老机构提供结构性短缺
数据调查显示,由于规模大、设施齐全、费用低、入住率高,上海部分公立医疗保健结合机构床位始终饱和,“一床难找”。
相反,规模小、设施条件差、医务人员短缺的民营医疗结合养老机构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一些高配置养老机构盲目定位高端服务,只针对高收入群体定位自身发展,不符合大多数老年人的消费水平,导致机构入住率低、床位闲置。
普通养老机构只能提供简单的养老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不能提供详细的生活护理服务;需要长期康复服务的老年人长期占据医院床位,高等医疗资源的浪费导致更多需要医疗的老年人无法入住;这迫切需要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整合,以应对“医疗”和“养老”资源长期分离的困境。
2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服务供应内容单一
我国制定的医疗保健结合政策仅限于宏观层面,尚未建立具体的养老和医疗资格准入、机构规范、行业管理等法律法规,缺乏与医疗保健结合模式相关的制度规范和保障。
尽管一些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响应政策号召,通过建设养老院和设立医务室来提供医疗和护理相结合的服务,但事实上,它们只是机构之间的“硬结合”,并没有真正实现服务和资源的相互整合。
例如,以综合性三级医院为基础的养老机构,虽然主要提供先进的医疗服务,但缺乏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等服务内容;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级医院合作的养老机构往往只注重为慢性病老年人提供治疗措施,而忽视了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内容,这种单一的服务内容并没有真正整合“医”和“养”资源。
医疗和护理结合服务供需失衡的原因分析
1.服务价格高,支付能力低
医疗保健结合服务价格高、老年人支付能力低是医疗保健结合服务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与传统的基本生活护理养老机构相比,提供医疗护理结合服务的养老机构由于更高层次、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价格相对较高。大多数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养老金或养老金,根本无法支付高额养老金费用。
因此,由于支付能力有限,真正需要慢性病、残疾或半残疾的老年人很难进入医疗保健相结合的养老机构。
据调查,老年人支付医疗护理结合医疗机构的意愿较低,79.70%的老年人支付医疗护理结合医疗机构的意愿低于2000元。他们的主要担忧是入住后的经济负担。
以北京为例,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公共医疗保健结合机构的收费价格为4万元~5600元/月,价格相对合理;但民营医疗养老机构质量参差不齐,服务质量好的收费价格为9.8万~3万元/月,目标群体定位为高端,普通老年人根本无法享受。
2.缺乏对老年人的需求评估
准确的需求评估是医疗与护理服务相结合的基础,也是规划不满足的服务需求、决策和资源配置的基础。
我国养老服务和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上海、天津、浙江等地制定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标准缺乏专业的需求评估机构,其中需求评估的内容和程序主要由养老机构规定,评估结果差异很大。
(2)缺乏标准化的需求评估工具。根据调查,许多养老机构缺乏可操作的评估工具,一些养老机构依赖于“视觉测试”来评估老年人,导致服务水平不均衡。
(3)缺乏专业的需求评估团队,通常需要具备专业医疗技能的人员来评估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但现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很少接受过专业培训,对需求评估知识和工具知之甚少,无法科学评估养老服务需求。
3专业医疗服务人员短缺
专业养老服务人员的短缺是阻碍医疗与护理相结合服务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尚未建立人才供应政策保障机制,缺乏完善的行业管理法规和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法。医疗与护理相结合服务的人才供应总量不足,损失严重。
根据基本建设标准,医疗与养老服务机构医务室至少需要一名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执业医师,或配备一名中医执业医师;至少需要一名注册护士,每增加100张床位,每增加1名注册护士;护士人数与注册护士的比例为1∶2∶5
然而,在对全国137家养老机构的调查中,大多数养老机构的医务人员比例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只有少数养老机构的比例相对符合要求。养老服务人员工资收入低、社会流动性大、养老困难、社会认可度低等原因大大降低了养老行业的吸引力。
4.资金投入不足,社会力量参与度低
可持续稳定的资本投资是医疗与护理相结合服务发展的保障。养老机构建立医疗服务成本高,但由于自身发展经营收入低,无法获得较大的财政支持,难以有效提供连续的医疗与护理相结合服务。
现阶段,医疗保健结合机构既由政府投资,也由私人投资建立。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财政支持不足的问题。私人医疗保健结合养老机构地位较弱,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管理经营补贴未落实。许多私人养老机构承担自己的损益,存在巨大的财务压力,提供服务的热情很低。
虽然公私合作模式以前已经引入到医疗保健结合服务的发展中,但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准入机制不规范、传统观念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力量进入医疗保健结合服务领域仍存在很大障碍。
医疗与服务发展相结合的对策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十三五”规划指出,面对人口老龄化,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要完善养老服务支付保障机制,推进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首先要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立法进程。
2008年,韩国建立了残疾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颁布了《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并不断完善和发展。到目前为止,它在确保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长期保险制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保险基金的融资和支付,其中多种融资渠道是保障,应采用政府财政投资、社会救济、公共保险、企业购买和个人支付相结合的融资形式。
建立长期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服务管理标准,明确责任部门的权责分工,避免因主管部门不同而出现管理“盲点”和多重管理现象。
22建立老年人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需求评估机制
对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的评价可以获得适当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合理有效地配置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残疾水平、依赖护理服务的程度和护理服务,建立统一的残疾水平和自我照顾能力水平标准。
美国采用国际居民评估工具护理评估系统对所有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需求进行评估,并制定护理计划;
德国将护理等级分为五种不同的需求:“小、显著、严重、最严重、特殊需求”,不同的护理等级对应不同的护理内容和收费标准;
根据最新的介护识别原则,日本的介护分类按需要程度由低到高分为“需要支持1”、2型,需介护1、2、3、4、5型共7级,对应相应的护理服务。建立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应当设立专业的评价委员会,加强老年护理评价人员的培训,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形成专业的评价报告和服务建议,定期重新评价评价过程和结果,不断改进评价工具,完善评价方法。
33加强专业医疗护理人员梯队建设
建立人才服务保障政策,提高行业整体待遇水平,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增加对医疗专业人员的吸引力,增加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的数量,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养老行业。
增加护理人员类型,加强专业培训,鼓励高等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相关行业技术人才培训,丰富或增加老龄化学科,提高专业技能,扩大专业人才培训,加快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养老专业技术岗位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定期审查和评估,以确保其服务质量。
四是增加资金投入
引入社会力量,完善医疗保健结合机构的资金供应链,确保资金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社会援助、慈善捐赠、公益服务、家庭储蓄等方式,扩大医疗保健结合服务发展的融资渠道,实现多重风险共享。
为社会资本的进入创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支持社会资本的独立发展,成为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服务市场的主体。制定详细的行业服务标准和机构分类管理措施,增加民营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服务类型,激发民营资本的投资热情和经营主动性。
养老产业的研究观点
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服务是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满足残疾、痴呆老年人养老需求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医疗保健结合的发展仍面临着供需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服务发展,我们需要探索建立长期的护理保险制度,以解决老年人的支付问题。二是扩大养老服务人员供给,加强人才培养;建立老年人需求评估机制,合理有效地配置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



老年人高发的肌少症怎么吃回来2024-07-29 老年人高发的肌少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方法:

老年人选择什么样的养老院?如何选择养老院?2025-04-22 选择适合老年人的养老院是一个与老年人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有关的重要决定。在选择养老院时,老年人及其家属需要考虑设施、护理服务、社会活动和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本文将详细讨论这些因素,济南养老网帮助您做出明智的选择。

人体的老化究竟是从何处开始的?2025-04-18 人体老化的轨迹纷繁复杂,涵盖众多生理机能及组织。老化现象往往首先在以下几个关键领域显现:

在济南选择养老院6大要素2024-10-08 选择合适的养老院是确保老年人生活舒适、安全和幸福的关键。对于普通人来说,以下是一些基于日常交流和总结的考虑和步骤,帮助我们为自己或长辈做出明智的养老院选择

什么是上门助浴?2024-06-26 上门助浴,就是专业的护理人员携带专业的设备,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洗澡服务。

养老院养老护理人员工作内容2025-02-28 在我国,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院已成为许多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场所。作为养老院不可或缺的角色,养老护理人员肩负着照顾老人的重任。济南养老网将详细生动地介绍养老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以及他们默默奉献的日常生活。

春风带来温暖,刚结束康复训练的老人开心得像花儿一样2024-01-08 春风变暖了,转眼间就到了花开的时候。 把最近一期的知音发给张奶奶,准备把延寿文摘发给侯奶奶。张奶奶说是来送行的。天气这么好,她不得不四处走走。只是在房间里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花草树木,辜负了春光。巧的是,每次给侯奶奶送报纸,都能看到她对着镜子修修太阳穴,插上发卡,说是要给我送。聊日常琐事,互相关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轮流给对方带杂志。走在病房的走廊里,也是一种期待见到老朋友的快乐! 刚

“智慧居家养老无忧,健康守护从家开始”基础健康政策宣传活动2024-06-11 2024年6月6日济南大众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济水上苑日间照料中心举办了一场以“居家养老政策,基础健康管理”为主题的居家养老政策和基础健康宣传活动。

医养结合让高龄失能老年人受益2025-01-16 中国的老龄化有其特殊性。例如,在中国约2.5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近1.8亿人患有慢性病,有4000多万人患有残疾和部分残疾。此外,老年人的家庭环境或公共场所不适合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相对独立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体系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需求,迫切需要促进医疗与养老的结合。王建军说,正是考虑到这种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从2015年开始开展医养结合工作。

山东省“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养老服务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公示2024-02-29 经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评定委员会评审,原则同意滨州市民政局等4个单位申报“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宋坤等8名同志申报“全国养老服务先进个人”。根据评选表彰程序要求,现对拟表彰对象进行公示。

如何明确选择养老院的目标?2025-01-08 在选择养老院时,明确的目标是确保为老年人找到最适合他们需要和偏好的生活环境的重要步骤。以下是帮助您在选择养老院时明确目标的建议:

民政部印发《养老机构行政检查办法》2024-01-08 近日,民政部发布《养老机构行政检查办法》及配套文件(以下简称《办法》及配套文件)。 《办法》共分5章41条,围绕行政检查的来源、过程、结果三个关键环节,重点细化检查种类,明确检查各环节要求,加强检查行为监督管理等。,并对加强和规范养老机构行政检查作出专门规定。 《办法》明确了行政检查的意义、适用范围、原则、检查职责和资料要求,并根据检查对象、检查目的和任务来源的不同,将行政检查分为日常检查

养老机构的服务项目有哪些?2025-03-14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养老机构作为为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的机构,不仅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关,而且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济南养老网将详细介绍养老机构的常见服务项目,包括基本生活护理、医疗保健服务、文化娱乐活动等。

老人到高龄如何选择养老2024-07-19 高龄老人赡养选择指南,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宪法、婚姻法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均明确规定了家庭成员对高龄老人的赡养义务。在司法实践中,法院积极支持老年人合理要求赡养费和医疗费的权利。

春季养生注意事项2025-01-06 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起来。一些老年人认为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所以他们不必太注意医疗保健。在这方面,专家表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春天是一些疾病的频繁时期,老年人需要更加注意春天,以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身体。

老年人的颈椎病有哪些类型?2024-04-24 颈椎病是现在的常见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高,起病缓慢,但这种疾病的出现会对中老年人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护理措施2024-04-07 冠心病(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是指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有明显的胸痛症状,胸痛可以是闷热或绞痛,位于前胸、肩部和背部。散发光芒。那么如何护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呢?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