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老资讯/养老百科/医疗与护理相结合,分析服务需求和供给发展现状

- 养老百科
-
医疗与护理相结合,分析服务需求和供给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25-02-13|济南养老网
医疗结合服务是在整合理念的指导下,以需求为导向,整合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体现为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资源整合和功能重塑,旨在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护理、疾病预防和保健、诊断和治疗、长期护理、精神安慰等综合养老服务。
需求量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条件第四次抽样调查》,2015年,我国部分残疾人和完全残疾人达到4063万,占老年人总人口的19.5%。
根据《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中国2030年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9岁,而北京、上海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的预期寿命可能超过83岁。
老年人数量持续增加,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增加了老年人对健康养老的需求,表明中国的社会养老服务将面临巨大的需求差距。
2需求内容的多样性
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主要包括经济、日常生活护理、医疗护理、保健康复、心理安慰、社会活动等需求。随着残疾人和半残疾老年人数量的增加,不同残疾程度的老年人对服务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根据国际上常用的科氏量表(KatzIndex)根据功能活动的得分项数,可分为轻度失能、中度失能和重度失能。
轻度残疾老年人的需求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护理、基本医疗护理、保健康复、社会活动等。;中度残疾老年人的需求主要包括疾病诊断和治疗、康复和心理干预;严重残疾老年人对医疗和护理服务的水平和水平要求较高,表现为长期护理、专业医疗服务和临终关怀。
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各种慢性病共存突出,大大增加了养老过程中对长期医疗服务的需求和多样性。
医养结合服务供应现状
养老机构提供结构性短缺
数据调查显示,由于规模大、设施齐全、费用低、入住率高,上海部分公立医疗保健结合机构床位始终饱和,“一床难找”。
相反,规模小、设施条件差、医务人员短缺的民营医疗结合养老机构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一些高配置养老机构盲目定位高端服务,只针对高收入群体定位自身发展,不符合大多数老年人的消费水平,导致机构入住率低、床位闲置。
普通养老机构只能提供简单的养老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不能提供详细的生活护理服务;需要长期康复服务的老年人长期占据医院床位,高等医疗资源的浪费导致更多需要医疗的老年人无法入住;这迫切需要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整合,以应对“医疗”和“养老”资源长期分离的困境。
2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服务供应内容单一
我国制定的医疗保健结合政策仅限于宏观层面,尚未建立具体的养老和医疗资格准入、机构规范、行业管理等法律法规,缺乏与医疗保健结合模式相关的制度规范和保障。
尽管一些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响应政策号召,通过建设养老院和设立医务室来提供医疗和护理相结合的服务,但事实上,它们只是机构之间的“硬结合”,并没有真正实现服务和资源的相互整合。
例如,以综合性三级医院为基础的养老机构,虽然主要提供先进的医疗服务,但缺乏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等服务内容;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级医院合作的养老机构往往只注重为慢性病老年人提供治疗措施,而忽视了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内容,这种单一的服务内容并没有真正整合“医”和“养”资源。
医疗和护理结合服务供需失衡的原因分析
1.服务价格高,支付能力低
医疗保健结合服务价格高、老年人支付能力低是医疗保健结合服务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与传统的基本生活护理养老机构相比,提供医疗护理结合服务的养老机构由于更高层次、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价格相对较高。大多数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养老金或养老金,根本无法支付高额养老金费用。
因此,由于支付能力有限,真正需要慢性病、残疾或半残疾的老年人很难进入医疗保健相结合的养老机构。
据调查,老年人支付医疗护理结合医疗机构的意愿较低,79.70%的老年人支付医疗护理结合医疗机构的意愿低于2000元。他们的主要担忧是入住后的经济负担。
以北京为例,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公共医疗保健结合机构的收费价格为4万元~5600元/月,价格相对合理;但民营医疗养老机构质量参差不齐,服务质量好的收费价格为9.8万~3万元/月,目标群体定位为高端,普通老年人根本无法享受。
2.缺乏对老年人的需求评估
准确的需求评估是医疗与护理服务相结合的基础,也是规划不满足的服务需求、决策和资源配置的基础。
我国养老服务和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上海、天津、浙江等地制定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标准缺乏专业的需求评估机构,其中需求评估的内容和程序主要由养老机构规定,评估结果差异很大。
(2)缺乏标准化的需求评估工具。根据调查,许多养老机构缺乏可操作的评估工具,一些养老机构依赖于“视觉测试”来评估老年人,导致服务水平不均衡。
(3)缺乏专业的需求评估团队,通常需要具备专业医疗技能的人员来评估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但现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很少接受过专业培训,对需求评估知识和工具知之甚少,无法科学评估养老服务需求。
3专业医疗服务人员短缺
专业养老服务人员的短缺是阻碍医疗与护理相结合服务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尚未建立人才供应政策保障机制,缺乏完善的行业管理法规和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法。医疗与护理相结合服务的人才供应总量不足,损失严重。
根据基本建设标准,医疗与养老服务机构医务室至少需要一名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执业医师,或配备一名中医执业医师;至少需要一名注册护士,每增加100张床位,每增加1名注册护士;护士人数与注册护士的比例为1∶2∶5
然而,在对全国137家养老机构的调查中,大多数养老机构的医务人员比例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只有少数养老机构的比例相对符合要求。养老服务人员工资收入低、社会流动性大、养老困难、社会认可度低等原因大大降低了养老行业的吸引力。
可持续稳定的资本投资是医疗与护理相结合服务发展的保障。养老机构建立医疗服务成本高,但由于自身发展经营收入低,无法获得较大的财政支持,难以有效提供连续的医疗与护理相结合服务。
现阶段,医疗保健结合机构既由政府投资,也由私人投资建立。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财政支持不足的问题。私人医疗保健结合养老机构地位较弱,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管理经营补贴未落实。许多私人养老机构承担自己的损益,存在巨大的财务压力,提供服务的热情很低。
虽然公私合作模式以前已经引入到医疗保健结合服务的发展中,但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准入机制不规范、传统观念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力量进入医疗保健结合服务领域仍存在很大障碍。
医疗与服务发展相结合的对策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十三五”规划指出,面对人口老龄化,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要完善养老服务支付保障机制,推进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首先要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立法进程。
2008年,韩国建立了残疾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颁布了《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并不断完善和发展。到目前为止,它在确保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长期保险制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保险基金的融资和支付,其中多种融资渠道是保障,应采用政府财政投资、社会救济、公共保险、企业购买和个人支付相结合的融资形式。
建立长期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服务管理标准,明确责任部门的权责分工,避免因主管部门不同而出现管理“盲点”和多重管理现象。
22建立老年人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需求评估机制
对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的评价可以获得适当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合理有效地配置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残疾水平、依赖护理服务的程度和护理服务,建立统一的残疾水平和自我照顾能力水平标准。
美国采用国际居民评估工具护理评估系统对所有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需求进行评估,并制定护理计划;
德国将护理等级分为五种不同的需求:“小、显著、严重、最严重、特殊需求”,不同的护理等级对应不同的护理内容和收费标准;
根据最新的介护识别原则,日本的介护分类按需要程度由低到高分为“需要支持1”、2型,需介护1、2、3、4、5型共7级,对应相应的护理服务。建立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应当设立专业的评价委员会,加强老年护理评价人员的培训,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形成专业的评价报告和服务建议,定期重新评价评价过程和结果,不断改进评价工具,完善评价方法。
33加强专业医疗护理人员梯队建设
建立人才服务保障政策,提高行业整体待遇水平,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增加对医疗专业人员的吸引力,增加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的数量,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养老行业。
增加护理人员类型,加强专业培训,鼓励高等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相关行业技术人才培训,丰富或增加老龄化学科,提高专业技能,扩大专业人才培训,加快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养老专业技术岗位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定期审查和评估,以确保其服务质量。
四是增加资金投入
引入社会力量,完善医疗保健结合机构的资金供应链,确保资金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社会援助、慈善捐赠、公益服务、家庭储蓄等方式,扩大医疗保健结合服务发展的融资渠道,实现多重风险共享。
养老产业的研究观点
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服务是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满足残疾、痴呆老年人养老需求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医疗保健结合的发展仍面临着供需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服务发展,我们需要探索建立长期的护理保险制度,以解决老年人的支付问题。二是扩大养老服务人员供给,加强人才培养;建立老年人需求评估机制,合理有效地配置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
医疗保健与服务相结合的需求现状
需求量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条件第四次抽样调查》,2015年,我国部分残疾人和完全残疾人达到4063万,占老年人总人口的19.5%。
根据《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中国2030年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9岁,而北京、上海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的预期寿命可能超过83岁。
老年人数量持续增加,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增加了老年人对健康养老的需求,表明中国的社会养老服务将面临巨大的需求差距。
2需求内容的多样性
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主要包括经济、日常生活护理、医疗护理、保健康复、心理安慰、社会活动等需求。随着残疾人和半残疾老年人数量的增加,不同残疾程度的老年人对服务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根据国际上常用的科氏量表(KatzIndex)根据功能活动的得分项数,可分为轻度失能、中度失能和重度失能。
轻度残疾老年人的需求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护理、基本医疗护理、保健康复、社会活动等。;中度残疾老年人的需求主要包括疾病诊断和治疗、康复和心理干预;严重残疾老年人对医疗和护理服务的水平和水平要求较高,表现为长期护理、专业医疗服务和临终关怀。
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各种慢性病共存突出,大大增加了养老过程中对长期医疗服务的需求和多样性。
医养结合服务供应现状
养老机构提供结构性短缺
数据调查显示,由于规模大、设施齐全、费用低、入住率高,上海部分公立医疗保健结合机构床位始终饱和,“一床难找”。
相反,规模小、设施条件差、医务人员短缺的民营医疗结合养老机构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一些高配置养老机构盲目定位高端服务,只针对高收入群体定位自身发展,不符合大多数老年人的消费水平,导致机构入住率低、床位闲置。
普通养老机构只能提供简单的养老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不能提供详细的生活护理服务;需要长期康复服务的老年人长期占据医院床位,高等医疗资源的浪费导致更多需要医疗的老年人无法入住;这迫切需要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整合,以应对“医疗”和“养老”资源长期分离的困境。
2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服务供应内容单一
我国制定的医疗保健结合政策仅限于宏观层面,尚未建立具体的养老和医疗资格准入、机构规范、行业管理等法律法规,缺乏与医疗保健结合模式相关的制度规范和保障。
尽管一些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响应政策号召,通过建设养老院和设立医务室来提供医疗和护理相结合的服务,但事实上,它们只是机构之间的“硬结合”,并没有真正实现服务和资源的相互整合。
例如,以综合性三级医院为基础的养老机构,虽然主要提供先进的医疗服务,但缺乏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等服务内容;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级医院合作的养老机构往往只注重为慢性病老年人提供治疗措施,而忽视了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内容,这种单一的服务内容并没有真正整合“医”和“养”资源。
医疗和护理结合服务供需失衡的原因分析
1.服务价格高,支付能力低
医疗保健结合服务价格高、老年人支付能力低是医疗保健结合服务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与传统的基本生活护理养老机构相比,提供医疗护理结合服务的养老机构由于更高层次、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价格相对较高。大多数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养老金或养老金,根本无法支付高额养老金费用。
因此,由于支付能力有限,真正需要慢性病、残疾或半残疾的老年人很难进入医疗保健相结合的养老机构。
据调查,老年人支付医疗护理结合医疗机构的意愿较低,79.70%的老年人支付医疗护理结合医疗机构的意愿低于2000元。他们的主要担忧是入住后的经济负担。
以北京为例,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公共医疗保健结合机构的收费价格为4万元~5600元/月,价格相对合理;但民营医疗养老机构质量参差不齐,服务质量好的收费价格为9.8万~3万元/月,目标群体定位为高端,普通老年人根本无法享受。
2.缺乏对老年人的需求评估
准确的需求评估是医疗与护理服务相结合的基础,也是规划不满足的服务需求、决策和资源配置的基础。
我国养老服务和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上海、天津、浙江等地制定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标准缺乏专业的需求评估机构,其中需求评估的内容和程序主要由养老机构规定,评估结果差异很大。
(2)缺乏标准化的需求评估工具。根据调查,许多养老机构缺乏可操作的评估工具,一些养老机构依赖于“视觉测试”来评估老年人,导致服务水平不均衡。
(3)缺乏专业的需求评估团队,通常需要具备专业医疗技能的人员来评估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但现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很少接受过专业培训,对需求评估知识和工具知之甚少,无法科学评估养老服务需求。
3专业医疗服务人员短缺
专业养老服务人员的短缺是阻碍医疗与护理相结合服务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尚未建立人才供应政策保障机制,缺乏完善的行业管理法规和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法。医疗与护理相结合服务的人才供应总量不足,损失严重。
根据基本建设标准,医疗与养老服务机构医务室至少需要一名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执业医师,或配备一名中医执业医师;至少需要一名注册护士,每增加100张床位,每增加1名注册护士;护士人数与注册护士的比例为1∶2∶5
然而,在对全国137家养老机构的调查中,大多数养老机构的医务人员比例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只有少数养老机构的比例相对符合要求。养老服务人员工资收入低、社会流动性大、养老困难、社会认可度低等原因大大降低了养老行业的吸引力。
4.资金投入不足,社会力量参与度低
可持续稳定的资本投资是医疗与护理相结合服务发展的保障。养老机构建立医疗服务成本高,但由于自身发展经营收入低,无法获得较大的财政支持,难以有效提供连续的医疗与护理相结合服务。
现阶段,医疗保健结合机构既由政府投资,也由私人投资建立。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财政支持不足的问题。私人医疗保健结合养老机构地位较弱,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管理经营补贴未落实。许多私人养老机构承担自己的损益,存在巨大的财务压力,提供服务的热情很低。
虽然公私合作模式以前已经引入到医疗保健结合服务的发展中,但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准入机制不规范、传统观念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力量进入医疗保健结合服务领域仍存在很大障碍。
医疗与服务发展相结合的对策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十三五”规划指出,面对人口老龄化,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要完善养老服务支付保障机制,推进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首先要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立法进程。
2008年,韩国建立了残疾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颁布了《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法》,并不断完善和发展。到目前为止,它在确保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长期保险制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保险基金的融资和支付,其中多种融资渠道是保障,应采用政府财政投资、社会救济、公共保险、企业购买和个人支付相结合的融资形式。
建立长期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服务管理标准,明确责任部门的权责分工,避免因主管部门不同而出现管理“盲点”和多重管理现象。
22建立老年人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需求评估机制
对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的评价可以获得适当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合理有效地配置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残疾水平、依赖护理服务的程度和护理服务,建立统一的残疾水平和自我照顾能力水平标准。
美国采用国际居民评估工具护理评估系统对所有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需求进行评估,并制定护理计划;
德国将护理等级分为五种不同的需求:“小、显著、严重、最严重、特殊需求”,不同的护理等级对应不同的护理内容和收费标准;
根据最新的介护识别原则,日本的介护分类按需要程度由低到高分为“需要支持1”、2型,需介护1、2、3、4、5型共7级,对应相应的护理服务。建立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应当设立专业的评价委员会,加强老年护理评价人员的培训,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形成专业的评价报告和服务建议,定期重新评价评价过程和结果,不断改进评价工具,完善评价方法。
33加强专业医疗护理人员梯队建设
建立人才服务保障政策,提高行业整体待遇水平,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增加对医疗专业人员的吸引力,增加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的数量,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养老行业。
增加护理人员类型,加强专业培训,鼓励高等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相关行业技术人才培训,丰富或增加老龄化学科,提高专业技能,扩大专业人才培训,加快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养老专业技术岗位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定期审查和评估,以确保其服务质量。
四是增加资金投入
引入社会力量,完善医疗保健结合机构的资金供应链,确保资金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社会援助、慈善捐赠、公益服务、家庭储蓄等方式,扩大医疗保健结合服务发展的融资渠道,实现多重风险共享。
为社会资本的进入创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支持社会资本的独立发展,成为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服务市场的主体。制定详细的行业服务标准和机构分类管理措施,增加民营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服务类型,激发民营资本的投资热情和经营主动性。
养老产业的研究观点
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服务是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满足残疾、痴呆老年人养老需求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医疗保健结合的发展仍面临着供需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服务发展,我们需要探索建立长期的护理保险制度,以解决老年人的支付问题。二是扩大养老服务人员供给,加强人才培养;建立老年人需求评估机制,合理有效地配置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



气温下降,老年人如何预防各种紧急情况?2025-02-19 中风的风险随着冬季气温的下降而增加。近日,记者在调查医院发现,中风患者就诊人数明显增加。14:00,记者来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两名疑似中风患者被送往120辆救护车。据了解,最近急诊科平均每天都有10多名中风患者接受治疗。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马庆峰提醒,中风患者多为老年人,常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冠心病等高危因素。一旦天气爆发,血压变化,血压突然升

养老保险的作用有哪些?2024-05-11 目前市场之上具有养老功能的保险产品主要包括传统型、终身型、投资连结型和万能型。其中,传统养老保险的预期年化利率是固定的,且多为年金产品。终身寿险具有保障和储蓄功能,还有分红功能,对抵御通货膨胀非常有效。对于投资连结保险来说,不存在保证预期年化收益,但保险公司会收取账户管理费等费用,而投保人则是盈亏自负的责任。万能险一般都有保证的预期年化收益。保险公司会收取保单管理费、初始费等费用。适合长期投资,一

综合性养老机构是什么?2025-02-24 打破传统民政审批下养老机构的分类方式,主要围绕老年人的身心状况、生活能力和护理需求进行分类,通过易于理解的解释,帮助您为亲属找到最合适的养老住所。综合养老机构是我国养老机构中数量最多的类型,这也意味着综合养老机构将是您更有可能选择的方向。

城市准备好了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吗?2025-01-20 城市准备好了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吗,毫无疑问,加速老龄化将给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带来许多挑战,这可以从老年人面临的挑战中进行分析。

养老院房型多样: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满足不同需求2024-09-29 在当今社会,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院作为老年人的重要生活选择之一,其住房设计和服务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一名行业观察者,我将从科技和人文关怀的角度,特别是“单人房”,探讨养老院提供的多样化住房类型、“双人间”和“多人间”的特点和优势。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院2024-07-19 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院

民政部等七部门规范养老机构预收费2025-03-10 民政部等七个部门最近发布了《关于加强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督的指导意见》,规定了预收费的收费要求和使用目的。

个人养老金计划即将全面实施,个人参与有什么好处?2024-05-0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全面推行个人养老保险制度作为补充国家基本上养老保险的关键举措,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的背景之下,个人养老金的推行,既体现了国家对老年人福利的重视,也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养老保障选择。

护理院能用医保吗,异地报销支持吗?2024-11-19 护理院能用医保吗,异地报销支持吗

老人在养老院跌伤,谁之责?2025-01-02 如今,越来越多老人会选择入住养老院安度晚年。但由于基础疾病以及行动不便等自身原因存在,老人如果在养老院不幸发生意外损伤,谁来担责?今日,广东省高院就通报了一起发生在养老院的伤亡事件,一名老人在跌倒后不幸去世,家属为此状告养老院赔偿。法院提醒,养老机构在履行服务合同过程中疏于管理,未尽到必要安全保障义务的,应承担看护不力的违约责任。

中国将为老年人建立15分钟服务圈2024-01-08 每年10月是全国“敬老月”。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亿。“十四五”期间,中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走向中度老龄化。我国90%以上的老年人是居家养老或依托社区养老。“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完善居家、社区、机构协同的养老服务体系。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加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需要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我们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每年建设10

发展乡村老年教育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024-07-09 发展乡村老年教育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当发现老人出现腿肿的问题时一定要重视起来2024-08-21 中老年男性朋友们,当你们注意到脚部或腿部出现轻微的积液时,切勿掉以轻心。这种局部的肿胀,医学上称为水肿,可能是心脏病、肾脏疾病或肝病等严重健康问题的早期信号,如同森林中的烟火,预示着潜在的问题。

老人居家照护必知的食、衣、住、行四件事2024-03-08 老年人难免生病住院,回家后需要居家照料。在对老人进行居家照料时,我们必须明白一件最重要的事情:“生活行为比康复更有效”,从出院到回家,正是老人建立生活的最好时机,我们需要重建日常的行为流程,帮助老人早日习惯“新的生活模式”。

济南养老网教您如何应对过敏性结膜炎2024-05-22 春天到了,气温回升,正是赏花踏青的好时节,但很多人却被眼睛发痒、充血、水肿、畏光等一系列症状所困扰。以上症状均属于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结膜炎。

老人得了老年痴呆症怎么办2024-02-22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在老年人中非常常见的精神疾病。目前,还没有可以完全治愈这类疾病的药物或方法,相关研究也无法得出结果,所有预防研究都在进行中。目前,降低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方法只有一些。那么,如果一个非常不幸的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呢?

60岁的老人住养老院怎么选择?2024-11-2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许多60岁的老人开始考虑住在养老院。那么,60岁的老人能住在养老院吗?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