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老资讯/政策法规/银发经济 要标准更要温度
- 政策法规
-
银发经济 要标准更要温度
发布时间:2025-06-12|济南养老网
近日,中国老龄化产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老龄化产业协会标准化发展规划(2025-2030)》将“适老”二字推向热搜。21.6万种适老产品和1万多家企业聚集在银发经济中听起来很繁荣,但当我想到家里的老人对功能复杂的智能药盒不知所措时,我不禁想问:标准化文件能解决“老人用不上”最不标准的问题吗?
真正的适老标准应该像老花镜,既要准确度数,又要穿着舒适。日本有一个感人的细节:养老院的地板颜色必须与墙壁形成30%以上的色差,因为老年人的视力退化容易撞墙。这一标准的背后是对生理功能的科学考虑,也是对生活场景的细腻观察。另一方面,虽然我们的一些“适合老化”电梯符合按钮高度的国家标准,但密集的功能键让老年人不敢独自乘坐。如果标准只停留在尺寸、承重等硬指标上,和给长城贴瓷砖有什么区别?
银发经济的本质是“孝经济”,但孝道从未标准化。当规划提出制定30个团体标准时,也许“老年体验官”团队应该同时成立。杭州有家养老院让老人给护士打分的做法值得借鉴——服务质量标准再完善,不如老人说“女生擦脸的时候总是先试水温”。毕竟,无论标准有多准确,温度都无法衡量,而老龄化社会最缺乏的是体温创新。
站在超市里的老年食品货架前,你会发现,虽然无糖饼干和低钠泡菜都贴上了合规标签,但包装上的营养成分就像天书,只有在促销声中缺少样品。这提醒我们,标准是行业的及格线,而真正的银发经济高分卷,应该用放大镜看需求,用显微镜做产品,用望远镜布局行业。当标准化遇到老龄化,少一点“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越感,多一点“奶奶能用吗”的意识,也许是应对银发浪潮的正确姿态。

当然,标准化很重要。没有统一的适老产品安全标准,电动轮椅可能会变成“危险驾驶舱”;缺乏护理服务流程规范,养老院的“忽悠学”就会泛滥。但目前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企业以标准化为幌子——在普通家用电器上涂灰漆,宣传“老年专用”,放大操作界面字体2号,声称“老年改造”。这种应付标准就像给老人发一本精装版的说明书,却忘了他们可能是老花眼。
真正的适老标准应该像老花镜,既要准确度数,又要穿着舒适。日本有一个感人的细节:养老院的地板颜色必须与墙壁形成30%以上的色差,因为老年人的视力退化容易撞墙。这一标准的背后是对生理功能的科学考虑,也是对生活场景的细腻观察。另一方面,虽然我们的一些“适合老化”电梯符合按钮高度的国家标准,但密集的功能键让老年人不敢独自乘坐。如果标准只停留在尺寸、承重等硬指标上,和给长城贴瓷砖有什么区别?

标准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办公思维”。某地推广了一批符合所有技术参数的老年餐。结果老人集体抗议——标准规定了蛋白质含量,却没有考虑假牙老人根本嚼不动红烧肉。中国老龄化产业协会标评委秘书长金蓓提到,要建立标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个闭环中最重要的是老年人的差评按钮。建议标准制定者用测距仪蹲在老人家里,看看浴缸的防滑标准是否不值得他们不愿意换的旧拖鞋,听助听器的降噪参数是否输给了广场舞音响。
银发经济的本质是“孝经济”,但孝道从未标准化。当规划提出制定30个团体标准时,也许“老年体验官”团队应该同时成立。杭州有家养老院让老人给护士打分的做法值得借鉴——服务质量标准再完善,不如老人说“女生擦脸的时候总是先试水温”。毕竟,无论标准有多准确,温度都无法衡量,而老龄化社会最缺乏的是体温创新。
站在超市里的老年食品货架前,你会发现,虽然无糖饼干和低钠泡菜都贴上了合规标签,但包装上的营养成分就像天书,只有在促销声中缺少样品。这提醒我们,标准是行业的及格线,而真正的银发经济高分卷,应该用放大镜看需求,用显微镜做产品,用望远镜布局行业。当标准化遇到老龄化,少一点“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越感,多一点“奶奶能用吗”的意识,也许是应对银发浪潮的正确姿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