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老资讯/政策法规/发展壮大养老金融 促进养老体系健康发展
- 政策法规
-
发展壮大养老金融 促进养老体系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25-02-14|济南养老网
养老金融的内涵和特点
要把握养老金金融的内涵,首先要准确认识养老金制度。所谓的养老金制度是国家实施的福利制度,以确保工人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丧失工作能力后能够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养老金来源和相应的制度由三个支柱组成:第一个支柱是基本养老金,分为城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由国家强制实施,确保大多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第二个支柱是职业养老金,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个支柱是个人养老金。
养老金融与养老金制度密切相关。它不仅包括在养老金制度下,利用金融工具实现养老金的保存和增值,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优化养老金配置的金融活动,还包括利用养老金制度以外的资金,如银行资金、保险资金和个人委托金融机构管理养老金财富的资金,发展养老金行业的金融活动。前者又称“养老金融”,后者又称“养老产业金融”。因此,养老金融包括“养老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两部分。关于后者,国家统计局专门发布了《养老产业统计分类(2020)》,包括个人养老财富管理和遗产财务规划。
养老金融具有明显的双重属性。首先,它是盈利的,这是养老金融与其他一般金融活动的相同属性,即获得目标投资回报率。二是包容性,在稳定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作用。养老金融寻求资本的绝对安全,不可能纯粹追求利润。本金安全必须是养老金融的明确合同条款。
养老金融的风险也不同于一般的金融活动。养老金融和一般金融活动一样,面临微观市场风险和宏观通货膨胀风险,但也面临一些独特的风险。一是寿命难以预测。人们通常可以更好地规划从退休到平均预期寿命之间的养老金现金流,金融机构也可以更准确地估计平均预期寿命前的人均养老金资产总额,从而追溯“三支柱”对应的养老金总额要求及其可能的养老金替代率,做好金融活动规划。然而,个人和机构很难准确预测平均预期寿命后的剩余寿命,因此很难通过金融工具设计不确定期限的终身年金。第二,要顺利跨越长期经济周期的风险。由于养老金融资本的管理周期长达几十年,可能会经历不同的经济周期,如何跨越可能的经济下行周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考虑因素。
我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老金融工作稳步发展,特别是随着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养老金福利,有效帮助我国形成效率和公平的养老金制度。
在养老金融方面,“三支柱”形成的资本总额稳步增长。至于第一支柱,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累计余额达到7.5万亿元,参保人数达到10.6亿元。第二支柱于2004年实施。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基金累计规模达到3.11万亿元;截至2022年底,全国职业年金基金规模达到2.11万亿元。第三支柱于2018年在上海、福建、苏州工业园区建立试点项目,并于2022年11月正式实施。年底,参与者人数达到1954万人,总支付金额达到142亿元。

我国养老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一方面,中国人口众多,养老金融需求巨大;另一方面,“三支柱”仍处于发展初期,潜力巨大。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养老金融工作,养老金融必将迎来蓬勃发展。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养老金融工作面临的挑战,特别是以下两点:第一,老龄化趋势增加了养老金负担,对养老金融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二是实践经验不足,人才相对短缺,兼顾养老金融的双重属性。为了确保金融活动中养老金融的利润属性和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属性相互协调,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加强人才培训是唯一的途径。
促进养老金融发展壮大
应对老龄化的影响,养老金融前景广阔。总的来说,养老金融的发展和壮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
积极探索养老金发展规律,提高养老金投资回报率。目前,银行储蓄的复利在养老金投资回报中占很大比例。今后要积极推进养老金金融市场发展和实践创新。养老金是市场主流的长期资本来源,养老金金融的蓬勃发展应与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
促进“三支柱”平衡发展,实现养老金融可持续发展。在提出养老金融之前,我国采取了大力措施,利用财政政策维护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随着养老金融工作的不断推进和经验的积累,我们逐渐意识到财政政策不应该成为唯一的手段,必须利用金融市场促进“三支柱”平衡发展,特别是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促进“三支柱”账户资金的平衡,
对于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不同的地区,实施差异化的养老金金融战略,实现养老金时空的最佳配置。目前,养老产业金融应优先考虑老年人和中青年人口增长率平衡区,养老金金融可优先考虑快速老龄化区和缓慢老龄化区。
THE END